,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石为骨料与水混合制备而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1m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用量,这是一种直观的表示方法;另一种则是比例法,是以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质量比来表示,通常将水泥质量作为1,其余材料的质量和水泥的质量作比,如上面4种材料用比例法来表示就是水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工程中关键的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反复计算和关键参数反复调整。
一个完整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致可分为:基本资料准备、初步配合比设计、基准配合比设计、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设计
其中,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准备阶段是比较常规简单的,涉及到混凝土设计强度、材料的基础信息,水泥品种、密度等。基准配合比设计、实验室配合比以及施工配合比设计中用到的公式少,步骤少,基本是对前阶段的配合比进行修正,相对而言最简单。而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的计算量比较大,信息比较多,大多采用经验公式或经验图表得出,导致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相关知识储备要求高。此外,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环节,主要是依据设计的门槛,参照理论和大量试验提供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基本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配合比。
因此,本文结合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来重点探讨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且在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采用质量法和体积法做了简单的配合比计算分析对比,希望对教学和实际工程有所裨益。通过科学合理的初步配合比设计,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某室内的钢筋混凝土梁,一类环境,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无强度历史统计资料,所用原材料如下: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为ρc=3.1g/cm3,水泥强度等级的富余系数为1.13;砂为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ρos=2.65g/cm3;石子为碎石,最大粒径40mm,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og=2.7g/cm3;水的密度ρw=1.0g/cm3。根据以上条件,试设计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由于材料、机械、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使混凝土成型不均匀,导致强度有所变化。因此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一定要大于设计强度,强度保证率不小于95%。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标准要求,计算的水灰比值除了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以外,还一定要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因为该梁处于一类环境,规定其水灰比值应不大于0.60,以此证明水灰比取0.587是可行的。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时,确定用水量的主要是根据包括水灰比、坍落度以及骨料粒径等因素。这一些因素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以及耐久性。用水量是根据相关规范中的选用表来得到,见表2所示。
按设计实例中混凝土坍落度35~50mm,碎石的最大粒径40mm,由表2可得单位用水量为mwo=175kg。
水泥的用量是影响混凝土品质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水泥用量过少,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耐久性差;水泥用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差,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因此,在混凝土初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计算显得很重要,可按式(3)计算得到。
由式(3)计算得到本案例中的水泥用量为298kg。此外,规范中要求在一类环境中最小水泥用量为280kg,因此计算得到的水泥用量mco=298kg是可行的。
混凝土配合比中砂率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直接影响上,即拌合物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砂率的取值通常与混凝土水灰比(W/C)、碎石粒径等有关,可根据相关规范中的选用表来得到,见表3所示。
按设计配合比的实例中碎石最大粒径40mm,以及上述计算得到的水灰比(W/C)值0.587,由表3可得,砂率βs=36%。
在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中,确定粗、细骨料的用量是关键步骤之一。可通过两种计算方式得到粗、细骨料的具体用量:质量法和体积法。
质量法也称为假定表观密度法,就是需要先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1m3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假定混凝土表观密度ρcp=2400kg/m3,可采用式(4)计算得到粗骨料mgo、细骨料mso的具体用量。
通过式(4)可得到本案例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碎石用量为1233kg,细骨料砂用量为694kg。
结合上述各材料的计算结果,得到质量法计算出的案例C30混凝土初步配合比为:水泥298kg,水175kg,砂694kg,石子1233kg;即水泥:砂:石=1:2.33:4.14,W/C=0.587。
假定混凝土体积等于各种组成材料的体积及拌合物所含空气的体积之和,用式(5)可计算1m3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组成材料用量。
通过式(5)可得到本案例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碎石用量为1231kg,细骨料砂用量为692kg。结合上述各材料的计算结果,最终得到体积法计算出的案例C30混凝土初步配合比为:水泥298kg,水175kg,砂692kg,石子1231kg;即水泥:砂:石=1:2.32:4.13,W/C=0.587。
普通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以及大量计算。通过结合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来探讨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设计步骤及方法,对设计步骤进行详细梳理以及计算分析,最终得到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此外,在对粗、细骨料用量计算时采用质量法和体积法两种计算方式,计算根据结果得出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得到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详细用量,计算结果相近。其中质量法计算相对简单一些,体积法计算较为复杂,但体积法中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的密度都是经过试验确定的,相对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质量法和体积法各具优势,在进行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时,可依据工程实际的需求选取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