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20万吨高档铜箔、海亮15万吨高档铜箔、宝武10万吨负极材料、广东宏宇20万吨负极材料、金川公司20万吨磷酸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近年来,一家家头部企业投资布局新区、一个个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成为新区高水平发展的又一新优势。
2023年12月29日,东方希望年产6万吨石墨电极项目点火暨年产30万立方米硅建材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新区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取得新进展。这也是继2023年8月25日东方希望有机硅一体化项目成功点火试运行后,东方希望兰州新区又一重点项目点火投产。该项目规划建设工业硅、有机硅、石墨电极、固废综合利用、余热利用、新能源发电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属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前端项目,也是硅基新材料产业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支撑项目。
近年来,新区充分的发挥省内原材料供给和要素资源成本优势,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着力提升铝、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链成群,海亮、德福、宝武、宏彬等众多有名的公司集聚发展,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加入,构筑起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集群式发展形态趋势显现。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实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69个、总投资614亿元。
近年来,新区逐步优化布局、强化扶持,发挥和巩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比较优势,在重点领域不断推出高端拳头产品,目前已涌现出甘肃德福新材料、海亮、宝武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一期投产的车间内,一台台设备飞速运转;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机械轰鸣走进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扑面而来。“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超180亿元,税收超10亿元,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助力新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办行政经理张矅鹏说。
在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张张锂电铜箔被分离成不同宽度的成品。别看它“薄如蝉翼”,却是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重要的原材料。铜箔越薄,电池的重量就越轻,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就越大,能容纳的电量越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撑。”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传统的铜箔工艺到如今厚度仅有头发丝十二分之一的锂电铜箔,这一技术的升级与改造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与探索。
如今,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三期项目已建成,产能已达7万吨。其生产的锂电铜箔已经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高档电子电路等下业,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国际市场。
新区充分的发挥省内原材料供给和要素资源成本优势,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着力提升铝、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能力,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在铜铝深加工、锂电材料、光电新材料、建材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甘肃德福年产20万吨电解铜箔建设项目,已建成7万吨铜箔产能;甘肃海亮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二期1.25万吨产能已投产;兰州宝航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7万吨石墨化生产线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5万吨石墨化生产线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2.5万吨石墨化生产线随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先后投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
诸多新建项目达产后,新区将拥有年产60万吨负极材料(碳材料)、35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2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0万吨铝箔、3万吨电解液产业集群,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新材料储能之谷”。
“随着新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布局的多个千亿元、五百亿元产业链不断延展,产业延链补链、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凸显。”新区经发局副局长陈舜栋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心满满。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次次刷新纪录,一次次填补空白,新区以全产业链思维聚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力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沃土,初步构建起“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的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形成,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稳步前行。(记者祁瑞龙)
近日,位于秦川园区的甘肃路桥善建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减水剂、速凝剂及隔离剂生产线完成备案登记,标志着项目正式完成立项。
为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甘肃路桥公司善建公司在目前橡胶覆盖沥青、固废橡胶裂解等生产线基础上,新增混凝土外加剂、沥青隔离剂等生产线集中入园,以期建成甘肃路桥新材料生产基地。
据了解,该公司年产10万吨减水剂、速凝剂及隔离剂生产线平方米,综合年产量约为15万吨。这些生产线均使用先进的设备和高质量的材料,以确定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新增生产线在实现路桥集团材料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将对园区新材料产业起到积极的延链补链作用。(记者李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