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混凝土展在宁举行一批新技术集中亮相

发布时间:2024-06-13 |   作者: 产品展示



描述:...

产品详细

  提起混凝土行业,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震耳欲聋的轰鸣、漫天飞扬的尘土、庞大笨重的设备等。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5月31日—6月2日期间举行的2024中国混凝土展上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混凝土,能“吃”二氧化碳,经过3D打印能盖房造桥,上墙“秒干”撑起隧道“脊梁”……全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集中亮相,新朋友、新伙伴纷至沓来。

  虽然水泥在混凝土中占比很小,却是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的碳排放“大户”,要想减碳就要先减水泥。

  “虽然能用矿渣、粉煤灰、钢渣、尾矿等工业废料实现水泥的‘平替’,生产出低碳混凝土,但随着用料比例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等性能也会受一定的影响。”在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各式各样的混凝土外加剂摆满了展览橱窗。苏博特市场部主任李迎春指着其中的一款产品,分享了让工业废料化身建筑“肥料”的奥秘,“用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能让混凝土高效‘吃’灰‘吞’渣,最高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50%的用量,使混凝土材料的碳排放量降低30%—50%,平均每年减少水泥用量约2000万吨,减碳约1800万吨。”

  铁路施工现场,隧道内,水滴自顶部渗透而下,形成根根分明的水柱。几名工人穿着雨衣,熟练操作着设备,利用湿喷机将无碱粉状速凝剂配制成的液体成品掺入喷射混凝土。不一会,混凝土开始凝固,渗水量慢慢地减少……

  “1MPa(兆帕,压强单位)相当于10公斤的力压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威力可以将钢块像面团一样挤变形,但我们在混凝土上喷射这种速凝剂后,8小时其承受强度峰值就能达到10MPa以上。”江苏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速凝剂产品事业部研发工程师陈本稳一边向记者展示施工现场的视频,一边说,“在隧道施工时,能快速让混凝土凝结,关键时刻随时‘顶上’。”

  如果你认为混凝土只能用来盖房、铺路、架桥,那你就错了,它还可以是扮靓生活的艺术品。

  今年展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建筑、景观、艺术品博览会,在这里,经过设计师奇妙创意,“平平无奇”的混凝土变成颇具美感的艺术品,用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桌椅、笔筒、装饰画,混凝土外壳的音箱等展品,让观众爱不释手。

  “客户想把房子装修成‘工业风’,所以我想来逛逛。”在此次展会上,南京室内设计师李女士收获颇丰,她还专门留了一家制作清水混凝土装饰板企业的联系方式,“混凝土兼顾功能性和美感,早在古罗马时期就被用来建造万神庙的穹顶,尤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清水混凝土,它‘不施粉黛’的外观保留了原始的灰色调,‘天然去雕饰’的表面、原始的材料,有一种简约的美,很受崇尚‘断舍离’的年纪轻的人喜欢。”

  上海西岸龙美术馆、联想研发中心、乌镇木心美术馆……这些被誉为经典的建筑也都是混凝土建筑。甚至当你与著名的悉尼歌剧院隔水相望,你可能很难判断出轻盈的“白帆”其实就是由预制混凝土组成的“壳”。

  “我们相信,混凝土制品不仅能在室外‘拔节生长’,也能入户、上墙。”展会主办方、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吴文贵说,混凝土的外观是别的材料没办法实现的,而其本身就具有的稳定性也是木材、钢材等没有任何办法取代的,“混凝土不仅走进千行百业,还会走进千家万户。”

  走在展馆中,你不时能与讲着不同语言的外国人擦肩而过——这样一个“土”行业大会,为何有不少“洋面孔”?

  中国应用场景多,来自英国的采购团想来开辟市场;巴西企业代表团想与作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新加坡采购商则看中了中国的混凝土、水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俄罗斯的采购团穿梭于多个展位前,“取经”先进的技术……

  原材料“一码”入场、混凝土生产智能化、AI摄像头自主质检、混凝土电子小票信息追溯……在现场,一家混凝土企业展示出工厂调度中心的工作场景。只见所有订单、生产、质检、物流等信息均集纳在一块大屏上,工作人员动动指尖就能管理整个生产基地。

  “过去行业内‘生产靠吼’‘检测靠手’,现在完全变了样!”该公司负责人说,通过接入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可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化控制,大幅度提高运输与泵送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他话音未落,一群来自巴西的采购商就围了过来,请他介绍更多细节,方便他们了解情况,做好采购规划。其中一位采购商,还细心地用手机拍摄了展板上的文字介绍。

  “要向新质生产力要发展动能。”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高智说,“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以绿色低碳为着力点、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抓手,抓住‘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是水泥与混凝土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