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团走进南京水科院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
8月7日上午,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广州路223号——南京水科院的门外集合,开启了第一天的社会实践之旅。实践的第一站是水科院院史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交通、能源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是做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历经80多年的发展,南京水科院已发展成为拥有50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备极其重大影响的水利科研机构。
在参观完院史馆后,队员们纷纷对水利工程产生了进入两个实验室一探究竟。首先是长江口试验厅。试验厅规模庞大,通过建立水平比尺1:2000、垂直比尺1:150的长江口综合整治模型,来模拟和验证整治工程的收效。其中,老师的一句“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就是模型里的崇明岛,那个角落就是交大闵行校区之所在”令队员们咂舌称叹。其次参观了波浪实验室。通过模拟不规则波浪,实验员以此测定海坝的强度和稳定能力。在实验室里,老师们多次提到了数学建模和建立实际的比尺实验的差别,在两者的比较中,强调了两者的利弊和比尺模型在复杂两相乃至多相环境下的强可行性。两所实验室将科研成果在实践中加以无数次模拟,最后才投入应用,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
队员们最后乘车来到了长江边的仙新路过江通道的施工现场。远远地便能望见一桥飞架天堑南北,随着距离的不断减小,桥梁的宏伟愈发让人惊叹。在进入现场前,队员们认真学习了安全帽正确的佩戴方法,宣传栏“安全带来幸福”的标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进入现场后,队员们在未完工的桥梁下学习了这座桥的设计、结构和原理。队员们立于大桥下,俯仰细察,纷纷记录下精密巧妙的力学结构和材料结构。实践结束后,队员们依旧凭栏远眺长江两岸,意犹未尽,不舍离开。
在第一天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由发展到当下,由理论到实际地了解了水科院的发展历史和重大成果,同时也直观、系统、全面地感受到了水利工程的神奇。水利与人民福祉处处相关,也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密不可分。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当代水利人正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通过科研、试验、工程,转化成果、改进方案。同学们都表示以后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利用好学科知识,学习水利人踏实肯干的精神,为造福人民、建设祖国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8月8日上午十点半,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在南京市宁水路1号——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大门集合,开启了第二天的实践之旅。
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首先来到了通航厅,这里除了展示了长江三峡齿轮齿条提升式升船机模型这一传统升船机,还展示了澜沧江景洪水力驱动式升船机模型。讲解员介绍称这是由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水力驱动升船机,不仅效率高并且较传统升船机更加节能。
第二站参观的是离心机试验厅,这里集学生实验用离心机和大型离心机于一体,满足各类科研人员的需求,大多数都用在对研发物品安全系数的检测,是大型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
下一站参观的是长江河口段试验厅,这一试验厅为以水疏沙的目标保驾护航,用于论证水利工程对通航与码头的利弊,是重要的试验场所。
上午的最后一站是白鹤滩试验厅,这里通过模拟白鹤滩的上游、大坝以及下游地区,主要是针对解决白鹤滩的三大问题。其一是大坝底部地区受闸口放出的水压力过大,其二是周围地区由于大坝的建造会产生局部暴雨,其三是下游所受冲刷过大。这一试验厅的建造,让科研人员得以论证理论的可行性,再进一步运用到实地中,为白鹤滩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支撑。
下午社会实践团跟随专业技术人员来到水利部另一研究基地——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首先参观的是该研究所的生产基地,在这里生产师傅为队员们介绍了雨量计的生产与校准,并且讲解了流速仪和水位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同时,队员们跟随技术人员的步伐来到室外,在这里摆放了不同原理、不同作用的创新型综合雨量计、天气预报仪等等。最后,队员们听讲解员讲述了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果,并且学习了研究所的关键技术基础原理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第二天的社会实践中,试验厅的展示,各式各样水利仪器的学习,让社会实践团队对于我国水文水利发展有了进一步认识。同学们都表示愿意向吃苦耐劳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汲取他们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9日上午八点,社会实践团成员们集合前往安徽瑞和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此开展第三天的社会实践之旅。
安徽瑞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5年02月28日成立,是一家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在修复与防护特种材料、水体生态治理材料、修复与防护特种材料、高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技术、结构修复加固技术、腐蚀防护与控制技术等领域均颇有建树。
在这里,工作人员首先向队员们讲解了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价值,接着从原理上解释了减水剂对于改善混凝土品质方面的意义,以及絮凝剂在处理污水方面的作用。
随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参观控制室:不大的一间屋内,配备有完善的控制管理系统,十多台电脑并行,仅由一两人操控便可有效管理监控整个园区的设备,且配有完备的安全系统,能有效应对突发情况。而队员们接下来参观的材料生产线,同样展示了自动化多功能设备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从制作到装配再到运输,全部由多台机器自动控制实现,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生产设备能长时间连续工作,一天能生产数百吨的修复材料,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下午,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进入实验室,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减水剂与絮凝剂的应用价值。第一个实验是基于等量混凝土的制作的步骤,分加入适量减水剂与不加两组展开对比试验,实验中队员们清楚地认识到,加入减水剂一组产出的混凝土,在黏性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第二个实验是验证絮凝剂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作用,队员们将梯度剂量的有机絮凝剂同时加入等量污水,通过仪器以相同速率搅拌,数分钟后便可清晰地看见各瓶污水以同样梯度的速率变得清澈;技术人员还提到,在实际应用时会以黑盒实验的方式,做多个梯度实验,最终得出最合理的絮凝剂用量,再一次让队员们感叹于科研的严谨与认真。
在第三天的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由理论而实践,由浅而渐深地学习领略了材料对于社会生产的重要意义,同时深刻感受到了自动化对于发展生产力做出的巨大贡献,为无数科研人在自己研究领域上刻苦钻研、认真打磨、为将理论转化为现实而孜孜不倦地攻坚克难的精神而感动,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与如何应用自我价值为对祖国人民做出贡献展开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