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欧洲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改革运动。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宗教改革运动期间,德国爆发了1524-1525年的农民战争。1536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并在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政权。英王亨利八世于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与罗马教皇决裂。16世纪后期起,天主教会展开了反宗教改革活动。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新教的合法与平等地位。
19世纪70-80年代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有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4年1月,爱国公党的成立,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1881-1882年,民权派建立了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在政党组织的领导下,运动迅速达到高潮。由于天皇政府的,到80年代中期,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自由民权运动促使日本走上改革之路。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持续不断的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一战后,在欧洲确立的新的秩序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
爱因斯坦(1879—1955),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爱因斯坦于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1939年他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的企图吞并中国、征服世界的秘密计划。又称“大陆政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讨论对华政策问题,制定了妄图用武力征服中国的《对华政策纲领》。会后田中把会议内容以奏折形式报告给天皇,即《田中奏折》。内称:“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史学界以未发现奏折原件为由,对《田中奏折》的真伪问题提出争议。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分别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个人不服从运动和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被授予“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
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 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逐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的不彻底性。
(一)主观因素。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要求的政治、经济变革,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去加以实现,而工人阶级本身也未达到足以担当这些任务的水平。它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二)客观因素。(1)运动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它的目标是通过实行普选制以和平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像这样的形式和性质的运动,只有在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才可能发展。在30年代初到50年代,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 但是自从1848年以后,英国社会历史已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以后的20年中,英国的经 济走向高涨,减少了失业,工人生活得到了改善。(2)19世纪中叶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了“世界工厂”,产品行销全球,在国际市场上首屈一指。这样,英国的资产阶级就可以将从殖民地剥削来的超额利润,分一部分改善熟练工人的生活。同时,在这一段时期,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这导致大批英国人向这些地区移民,其中有很多是工人或小生产者,这样就缓解了国内的焦灼的事态和矛盾。
(1)根本: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君主专制,固守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最终使沙皇亚历山大认识到挽救统治危机一定要进行自我改革。
(4)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5)直接: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农动的风起云涌使沙皇的统治陷入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1)经济: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①规定农奴在法律、政治上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能够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从事工商业;②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③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奴能够获得少数的分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④农民在赎买之前,仍要为地主交租税、服劳役;⑤设立了村社和乡组织,严格监督和控制农民。
(2)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议会)。
(3)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1)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千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局限性: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①不彻底性:这次改革实际上时一个妥协的产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剥夺性:农民能买土地,但仍需交纳高额赎金,是对农奴的一次大规模掠夺。③欺骗性:农民虽不受地主支配,但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二战的五大战胜国,自二战来保留最强军事实力,在联合国有一票否决权。
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根据《联合国》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否决权。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位创始成员国,即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4大国和参加反德同盟的法国。《联合国》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1958年起,法兰西改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席次,蒋介石的代表在非法占据的席位上被驱逐。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席次为俄罗斯联邦所继承。
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需得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且现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亦是必要条件。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会总共批准执行了约55项维持和平行动,有力阻止和减缓了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
1、在经济上,北方受到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很深,因此早在19世纪20年代左右,在美国的北方和中部就慢慢的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让北方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在1860年,北方的工业产值已达到1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而南方已经处于种植园经济,经济发展缓慢,和北方拉开了距离。众所周知,战争是要消耗大量的资金的,因此北方的经济为他们的军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
2、在军事方面,虽然战争初期,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处于下风,一度被南方军队攻占首都,推进到距离白宫不到5公里的地方。但是在战争中期,林肯总统及时意识到了废除奴隶制度的必要性。因此在1862年9月22日,林肯总统发表相关声明,限南方在1863年1月1日以前投降,如果届时南方不投降,那么南方奴隶主一下的黑奴都将获得自由。这个号令一出,很多黑奴都纷纷逃亡北方,加入了北方军队反抗奴隶主,为北方提供了许多有生的力量。
3、从经济和军事两个角度来分析南北战争北方胜利原因之外,还应适当考虑英国的干涉。在英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也为北方提供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援助。
4、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葛底斯堡战役。因为在葛底斯堡战役之前,一直是南方占据胜利,攻占北方地区,直至首都,并且南方也占据着此次战争的主导权。而在发生葛底斯堡战役时,北方赢得了这场战争,故而,北方军队越战越猛,直接超过了南方军队。同时葛底斯堡战争的胜利,也同时让美国人民更加坚信此次战争他们会胜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