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上线”!多地涨价

发布时间:2024-12-27 |   作者: LJ减水剂系列



描述:...

产品详细

  本月起,通用硅酸盐水泥新国标GB175-2023正式实施。按照新国标要求,通用水泥出厂检测指标中,各组分含量也将实行强制检测。

  “新国标的实施,将利于提高水泥熟料利用率,缓解熟料产能压力。同时,新国标将逐步推动固废材料利用,促进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百年建筑网水泥首席分析师江元林分析称,2023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18.36亿吨,同比提升0.6%。

  随着市场需求逐步下降,水泥熟料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提高行业标准、增加水泥熟料利用率非常有必要。

  他举例称,新国标规定32.5水泥3天抗住压力的强度由不小于10兆帕提高到12兆帕;42.5水泥3天抗住压力的强度由不小于15兆帕提高到17兆帕,另外规定细度以45 μm方孔筛筛余不小于5%。

  百年建筑网调研的全国226家水泥企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有26%的企业表示,增加水泥3天强度,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熟料的掺量,减少混合材掺量,另外细度控制也还是为了避免企业加大粉磨细度来提升早期强度。

  “可以看出,这个办法有利于提升水泥熟料的使用,某些特定的程度缓解熟料产能压力。”江元林称,新国标还规定部分工业固废不能再使用,如钢渣、锰渣等。在水泥粉磨环节不得使用钢渣、锰渣,是为增强水泥安定性,而钢渣、锰渣未来有可能掺入到原料中生产生料,再煅烧成熟料,也能实现固废再利用。

  不过,目前部分厂家还在实验中,后期随着双碳政策的实施,钢渣、锰渣等工业固废也会增大利用率,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江元林称,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目前水泥全能工厂中有72%的企业表示新国标对成本有影响,粉磨企业中有83%的企业表示对成本有影响,因此新国标执行对粉磨站成本影响大于全能工厂。

  其中,一方面独立粉磨站需要外购熟料,新国标规定P.O42.5水泥中熟料+石膏的最低含量为80%,因此粉磨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要增加10-20元/吨。另一方面,新国标执行后,混合材掺量有限制,原来固废使用的退税政策享受不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变相提升。

  同时,由于P.O42.5水泥组分有严格要求,多数粉磨站停产P.O42.5水泥,改生产P.C42.5水泥,因此被迫丢失混凝土搅拌站份额。而粉磨站集中生产M32.5水泥,后期低标水泥市场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售价或持续下跌,粉磨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因此,新国标的执行,将进一步加快企业整合,提高水泥产能集中度,促进水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由于当前新型干法熟料强度富余较高,因此一直以来熟料含量在低于推荐标准,仍旧能保证水泥强度指标满足国标要求。以最常见的P.O 42.5水泥为例,熟料掺加比实际不低于70%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普遍,甚至更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勉强达到国标的强度指标。”采访中,卓创资讯分析师王琦也提及,新国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组分含量要求从推荐标准变为了强制标准,因此熟料实际掺加量将提高约10%。以当前熟料成本来估算,行业内普遍观点是,P.O 42.5水泥成本将提升15-25元/吨。

  在王琦看来,理论上6月初前后,水泥的新一轮涨价中,有20元/吨的涨幅即可以将其归因于成本上升。

  “5月份国内水泥行情一扫持续半年的颓势,涨价消息频现。5月当月多数省份实现了1-2轮,总共30-80元/吨不等的价格持续上涨。由于停产计划落实较为严格,虽然市场需求同比仍然有超过10%的差距,但涨价普遍有实际执行。另一方面,由于通用硅酸盐水泥新国标6月1日开始实施,在水泥原料组分上的强制性规定下,水泥熟料掺加量或增加约10%,相应成本也会提升20元/吨左右,也对水泥价格产生推动作用。”王琦称,一季度水泥行业面临严峻局面,需求和价格会出现双降。水泥企业亏损幅度和范围有扩大趋势,生存困境凸显。4月底开始,水泥企业尝试涨价自救。从供应端开始,多数省份水泥企业采取加大停窑减产力度,扭转供应压力的方式,改善供需矛盾。

  据介绍,5月份开始,东北水泥企业相继停窑15天,以扭转供需失衡的局面。本次停窑出现了极高的执行效率,供应端迅速收紧,水泥企业门前甚至会出现排队提货的罕见景象。

  停窑效果立竿见影,水泥价格也在5月初和5月16日出现了两轮上涨,平均涨幅达到80元/吨。

  虽然5月份,东北地区进入水泥需求旺季,但同比下降的境况并未改变,涨价完全基于供应端的收紧。5月底,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开始采取了相同行动。各省陆续开始启动新的停窑计划,或者将停窑时间集中起来,价格同步陆续推涨,涨幅或者计划涨幅在20-50元/吨。

  东北三省也在5月底开始第三轮上涨,6月1日将全部完成新一轮平均50元/吨的上涨。有望在除西藏和新疆地区之外,成为率先将散装水泥价格拉回到400元/吨之上的地区。

  不过他也表示,从需求现在的状况来看,4月底开始的这一系列上涨属实在意料之外。虽然收紧供应端以改变供需关系,对推动价格回升效果非常明显,但市场的根基在于资金从需求端向供应端的流动。

  水泥市场的终端主要是基建和房地产市场,而这两个领域资金紧张的局面并未好转。当前水泥价格的上涨,本质上只是将“生存压力”转移到下游搅拌站环节,需要搅拌站向施工和开发商进一步转移才能打破僵局,形成良性上涨。

  然而,终端需求的好转,资金面的改善超出了水泥公司能够影响的范围。高频的上涨节奏下,最终用户的资金状况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6月初,水泥价格持续上涨。而盛夏临近,淡季来临,下游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造成需求进一步减少,并对水泥市场产生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