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的更多应用,有助于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减水剂已经慢慢的变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减水剂又称分散剂或塑化剂,是预拌混凝土行业常用的外加剂,能在改善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情况下减少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产Point-400S高效减水剂(缓凝型),检验测试的数据见表6、表7。
设定的13个配合比方案见表8。方案控制水泥、砂、石和水的用量不变,配合比方案A(基准)的落度达到(80±10)mm时,开始试验。
为避免试验数据的偶然性,保证数据准确、可靠,每一配合比方案各进行3次试验,分不同日期进行,且每次一个系列13盘(编号从A~M即为一个系列),按标准试验方法取3次试验的平均值。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现性,试验用配合比依据GB/T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确定。所用原材料在试验前均进行匀质性处理,保证了材料的充足和品质的一致。和易性、泌水试验和凝结时间试验按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方法标准》方法测试,抗击压力的强度试验按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标准》方法测试。
表9表明,在保持混凝土配比中水泥、砂、石和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增多,混凝土拌和物的状态得到一定的改善。减水剂掺量不大于1.6%时,落度和落扩展度随掺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减水剂掺量每增加0.1%~0.2%,混凝土落度增加5~15mm;减水剂掺量在1.4%~1.6%时,混凝土状态最佳;掺量超过1.6%后,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和石子堆积现象。这说明,减水剂应用应根据原材料真实的情况和混凝土设计的基本要求,找到最佳掺量和合理使用范围。应用减水剂对混凝土状态做调整,应根据真实的情况计算合理用量,例如,把混凝土落度从140mm调整到180mm,能增加减水剂0.2%左右。
表9显示,在保持混凝土配比中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因减水作用释放开来的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增多,泌水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掺量超过1.6%后,泌水率飞速增加,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状态越来越差。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所以,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水胶比,以减少单位用水量。
由表9可知,在保持混凝土配比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凝结时间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初凝和终凝的时间差介于2.42~3.33h。减水剂掺量在0.1%~0.6%时,凝结时间增加趋势不明显;掺量大于0.6%时,呈现较为显著的上涨的趋势,说明减水剂的表面活性作用只有掺量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时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掺量超过1.6%时,自由水和缓凝成分均大量增加,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包裹性差,同时出现凝结时间过长的现象。使用减水剂时,应根据温湿度、风力风向和原材料的情况,合理掺人缓凝成分,防止混凝土超凝现象,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工期。
据表10可知,减水剂掺量为0.6%和1.6%时,抗住压力的强度数据与基准混凝土最接近,说明在不同落度状态下,根据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减水剂都存在最佳掺量选择的问题。减水剂掺量在0.1%~0.6%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减水剂掺量在0.6%~1.2%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递减趋势;减水剂掺量在1.2%~1.6%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又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掺量超过1.6%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又呈现递减趋势。
本文结合本地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特性和试验成果,将减水剂的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减水剂应用应根据原材料真实的情况和混凝土设计的基本要求,找到最佳掺量和合理使用范围。
(2)减水剂中缓凝成分的引人,要根据原材料真实的情况和气候状况确定其掺量。
(4)应用减水剂调整混凝土状态时,要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用量,不宜随意添加。(来源:《江西建材》2023.05)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